宗馥莉辞职:娃哈哈数字化改革还有多远……
宗馥莉辞去了包括董事长、公司法人在内的关键职务,这一辞职动作发生于9月,截至10月10日,该动作已经通过了娃哈哈董事会。

自宗馥莉于2024年8月29日正式出任娃哈哈董事长、公司法人、总经理——自此算起,宗馥莉名义上正式掌舵娃哈哈的时间为1年14天。自2023年开始其父宗庆后已经让宗馥莉“实际上参与公司重大决策”,当时宗馥莉以副总经理身份开启了一系列改革。
2024年5月,宗馥莉正式掌舵娃哈哈后,开启了一场彻底的数字化改革。她以标准化、流程化、数字化三大关键词为核心,对这家传统饮料巨头进行了深度重塑。
这场改革并非简单的技术升级,而是一次对企业肌理的全面重构。
01 标准之变:重塑游戏规则
宗馥莉上任后,迅速推出了一系列新标准,从经销商资质到绩效评价,彻底改变了娃哈哈过去的运行逻辑。
在她看来,没有标准化的体系,就无法实现可持续的增长。
《经销商资质评价系统》和《经销商准入标准完善体系》的推出,在娃哈哈内部引发了一场地震。这些新标准打破了过去“情义优先”的经销商合作模式,一些与娃哈哈合作多年但经营不善的经销商被取消了资格。
一位知情人士透露:“Kelly总对内改革了组织体系,劝退或调整了多位此前身居要职的老人;对外,大幅度改革经销商体系,削减了一些合作多年却未达标或连续经营不善的经销商。”
这种变革必要却痛苦,宗馥莉试图用统一的标准替代过去依赖个人判断的决策模式。
在内部管理上,她建立了严格的绩效标准,将工资、奖金与岗位绩效紧密挂钩,打破了长期存在的“大锅饭”文化。
02 流程再造:告别纸质时代
在宗庆后时代,娃哈哈的运转依赖于这位创始人的个人威望和经验判断。每天傍晚,宗庆后都要亲自过目纸质账本,业务线用钱只需打个报告或汇报一下,就能去财务领钱。
宗馥莉没有父亲的威望,也无法复制他的管理方式。
她上任后,迅速推动了流程化改革,确立了新的财务审批流程和项目立项制度。最为关键的是,她彻底改变了依赖纸质报表的传统工作模式。
计划中心的成立是流程化改革的典型代表。2025年2月,宗馥莉推动成立了这一部门,将生产、物资供应和销售三个原本相对独立的部门整合为一体。
在计划中心成立前,娃哈哈每天会在17点下班时,由各部门形成纸质版报表送到老板办公室批阅。而现在,宗馥莉要求产供销所有环节的数据必须实时更新,她可以随时通过手机APP查看最新情况。
一位在娃哈哈工作超过二十年的老员工感慨道:“宗庆后的管理风格是留有很多的‘弹性’,而宗馥莉非常看重标准化、制度化、流程化。”
03 数字革命:一切业务数据化
宗馥莉在一年时间内把娃哈哈的所有业务都搬到了手机APP的数字化系统中。最为引人注目的是,她将全国数百个工厂的生产彻底数字化并和公司中台打通。
这场数字革命的核心,是试图用数据驱动决策,替代过去依赖经验的判断。
在杭州市萧山区恒盛路上的桥南基地——娃哈哈现在的“决策中心”,你几乎看不到纸张。由于宗馥莉极度厌恶浪费并要求全员数字化,这里几乎实现了无纸化办公。
这与宗庆后时代形成鲜明对比——那时员工述职打印出“10页纸的报告”并非新鲜事。
宗馥莉的数字化改革不仅关乎效率,还关乎生存。
她曾坦言:“数字化转型不是‘选择题’,而是‘生存题’。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娃哈哈必须通过数字化提升效率,才能与农夫山泉、统一等对手抗衡。
04 改革之痛:荆棘中的转型
宗馥莉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。她试图在短时间内改变娃哈哈几十年形成的习惯,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内部震荡。
“基本盘”的反扑来得很快。来自经销商的不和谐声音、来自内部离职者的不和谐声音,围绕着娃哈哈,不绝于耳。
这些声音逐渐交织,形成一股对宗馥莉不利的势能。
有内部人士透露,在宗馥莉上台后,确实有宗庆后的老部下对她的指示“阳奉阴违”。 为此,她不得不大量启用自己核心班底——“宏胜系”的人才,以及娃哈哈内部的85后、90后骨干。
家族内部的压力也同样存在。在2024年和2025年,宗家相关人士曾多次公开或在圈子内质疑宗馥莉的能力。
有消息人士称,有家族人士联合不满经销商和离职中高层通过舆论造势,给宗馥莉施压。
然而,数据证明了改革的价值:2024年,娃哈哈全国饮料销售净收入同比增长53%,这是娃哈哈创立以来的最高增速。 2025年一季度,整体销售净收入增速保持在30%以上。
05 未竟之路:改革的启示
尽管业绩亮眼,宗馥莉还是在2025年9月辞去了娃哈哈董事长等职位。 她的改革,或许太过激进,但方向无疑是对的。
从数字化转型的角度看,宗馥莉为娃哈哈打下了一定的数字化基础。她推行的标准化、流程化、数字化理念,可能成为娃哈哈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。
客观来看,宗馥莉所推动的每一个改革,对娃哈哈而言都是必须的,但她确实太急了。
一位分析人士指出,改革者宗馥莉的失败,或许能给其他接棒者带来一些启发:谨慎对基本盘贸然动刀;谨慎在短期内人为加入太多变量;妥善解决嫡系之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。
至今,在娃哈哈的桥南基地,一切仍在无声运转。生产数据在屏幕上流动,订单通过系统自动处理,全国各地的工厂按照数字化指令调整生产线——宗馥莉点燃的数字化火种,已然留在了这家老牌企业的基因之中。
不难看出,宗馥莉想做和去做的事情很多,这些改革或许方向并没有错,但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同时推动如此多项改革,足以让一台运转几十年的“老机器”出现阵痛噪音。

赞(0)
上一篇







